当前位置: > 九游会网站登录 >
九游会网站登录清晨六点,迎着第一缕晨曦,番禺新造渡船已承载当天首批乘客,开启一天的繁忙;下午放学时分,一群学生哥放学归来,搭乘清流渡船返回观龙岛的家……
渡船曾经是番禺街坊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路通、桥通,出行方式更加多样便利,番禺20世纪80年代末的152道渡口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九游会网站登录,如今只剩下新造、清流两个渡口。
这些保留下的渡口,见证着番禺的变迁,承载着番禺人的乡愁和独特记忆九游会网站登录。让我们一起走进新造渡口九游会网站登录、清流渡口,探寻关于番禺人与这些老渡口的故事,追寻番禺水运记忆,感受悠悠的番禺水乡情。
8月底的一个上午,下了一场滂沱大雨。中午时分,大雨过后,新造渡口迅速恢复了人来车往、电动车穿行的热闹九游会网站登录。广机8005渡轮泊在码头候客,行人、电动车、小汽车鱼贯而上。
繁忙的新造渡口,是珠江新造水道上广州地区现存唯一一个公路渡口,连接新造和广州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
“搭了19年了,每天4趟,除了节假日九游会网站登录,天天都是这样。”敏姐家住谷围新邨,在广州大学城做环卫工,每天骑电动车坐轮渡上班九游会网站登录。电动车上,放着她大包小包的可回收物资,这是她工作时拣获的。敏姐说,她每天往返搭乘四趟渡船上下班九游会网站登录,当时正赶着回家吃午饭九游会网站登录,一点半还要搭渡船回大学城工作。
“每天搭乘渡船的几乎都是同样的一拨人,大家天天见面都很熟悉了。”新造渡口所所长陈楚健介绍,新造渡口的航班正常是15分钟内发一班,在高峰时段早上6点至7点半,下午5点至6点半,会增开一艘船九游会网站登录,两岸同时对开两艘船,以保障渡运畅通。每日发航约90-100个班次。
陈楚健说:“每日搭渡的乘客中,往返两岸的环卫绿化工人比重最大,约占6成。”这些环卫工曾经居住在小谷围岛上,后来由于建设广州大学城,迁至对岸的谷围新邨居住。广州大学城建成后,不少村民在广州大学城从事环卫工作。每天清晨,他们便从谷围新邨来到渡口排队过渡到广州大学城九游会网站登录,每日往返4趟或2趟不等九游会网站登录。
“除了环卫绿化工,还有不少是趁墟的群众。因为每逢农历五、十,商贩就在新造墟摆摊,售卖的都是农家菜、乡土货,不少居住在大学城的村民会乘渡船来这里赶墟九游会网站登录。”陈楚健介绍,近几年,电商发展迅猛,快递小哥也成为渡口的常客。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在广州大学城上学的小学生以及游客,日均人流超过3000人次九游会网站登录。
“以前男朋友住在小谷围岛上,每星期跟他坐船去新造职中上学的记忆尤为深刻,想不到坐着坐着,我们结婚成家了。”新造街坊阿玉说起与新造渡口的故事,一脸幸福。新造渡口见证了阿玉的成长,见证她收获美满家庭。
20岁出头的阿欣,是新造渡口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渡口所比我的年纪还大,刚在渡口所工作时不自觉地让人觉得沉闷,工作下来之后,却让我深深地喜欢上它的‘严苛’与‘一成不变’。”阿欣一边带记者参观轮渡,一边详细介绍轮渡安全生产情况,俨然一位“老渡工”。
新学期开始,周炎民与同事们又开始忙活起来,照看好每天从新造坐轮渡到广州大学城上学的“小乘客”是他们的“指定动作”。周炎民是新造渡口所的行政班主管,他从27岁开始便在新造渡口工作。虽然家住南沙榄核九游会网站登录,但每天他都能早早回到渡口上班。在新造渡口工作多年,他与长期搭乘轮渡的乘客结下深厚的友谊。周炎民动情地说:“如果真到了退休离岗的那一天九游会网站登录,会很舍不得大家。”岁月如梭,潮起潮落,周炎民见证了新造渡口的发展变迁,新造轮渡也见证了他的成长积淀。
“经验都是日积月累攒出来的!”今年58岁的梁树生,皮肤黝黑,是新造渡口所渡运班的主管,熟悉天气和水文九游会网站登录,被誉为新造渡口所里经验老到的“老船长”“百事通”。
让他记忆深刻的事件是1997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刹那间就将刚泊好的渡轮吹到岸边。“当时还是白天,船上还有五六个乘客还没下船九游会网站登录,起风后,一下子就吹到现在岭南印象园对出江面的浅滩上搁浅。乘客们都被吓坏了,我也是第一次遇上这样的事情,为了乘客安全,我们几个工作人员二话不说第一时间将几名乘客逐一从船上背上岸。”
自此以后九游会网站登录九游会网站登录,凡遇上恶劣天气九游会网站登录,梁树生就会索性住在了渡口所宿舍,寸步不离,时刻关注,直至恢复正常渡运为止。在梁树生以及一众渡口所工作人员的专业守护下,新造渡口所开办至今没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1988年的新造渡轮(拖轮),翻拍自《古邑新城 广州番禺发展足迹纪实摄影》
“安全是渡运的生命线,我们渡口所的全体员工都抱着时时放心不下的思想做好渡运工作。”陈楚健时刻谨记安全是第一要务,他说:“在紧抓安全这根生命线的前提下九游会网站登录,我们的目标是致力于提升乘客的舒适感,为乘客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渡运服务,争取将渡口打造成为好渡口、好渡船、好渡工、好监管、好服务的‘五好民生’渡。”
千百年来,隔江如千里九游会网站登录,石楼镇清流村的百姓往来要靠船只摆渡,于是有了清流渡口九游会网站登录。出行不易,但总得出去,两分钟一趟的船程,连接着两岸交通,连接着回家路九游会网站登录。
观龙岛位于番禺区石楼镇清流村西面,是一处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河流冲积而成的内河岛九游会网站登录,面积约3500亩九游会网站登录九游会网站登录,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叫观音沙九游会网站登录。市桥河水道将小岛和与陆路相接的清流村分离,需通过清流渡口过渡。
曾任清流村村干部负责管理渡口的冼炳全介绍,观龙岛横水渡的历史可追溯到60年代或更早,当时最早过渡的方式,全靠人工棹艇,限载10人。“我记得最早时用的是一丈八长的木艇,70年代时经过改良,在艇尾安装机头取代人力,限载4部单车,10个人。之后再换成了水泥船,90年代在黄埔船厂订造了两艘长12米宽3米的铁船九游会网站登录,渡工也换过二十多个。”冼炳全说。
清流村曾经有沙北、三沙、观龙和清流四个渡口,分别可抵达观龙岛、海鸥岛沙北村和南沙东涌。
2021年5月,番禺区撤销了沙北、三沙、观龙渡口,仅留清流渡口继续运营。清流渡口是学生客流较为集中的渡口,不少清流小学的学生居住在一水之隔的观龙岛上,每天乘坐渡船往返家与学校九游会网站登录。渡口属半义渡性质,免费为村民摆渡,非户籍人口过渡每人车(电动车)2元九游会网站登录。
家住观龙岛的清流村民梁锡洪今年已经72岁,曾经在清流渡口做过12年的渡工。2002年九游会网站登录,梁锡洪结束了辗米的小生意,回村接手开渡船。“当时村里就给6万元一年给我们作全年费用,里边包含了加油费和维修费,村民是不收钱的,外村人员就收5毛钱一位,这部分收入算是船只创收属于我们。”梁锡洪介绍道。
“安全去,安全返”一直是梁锡洪夫妻二人的工作宗旨。梁锡洪原本就是一名“四等二副”的渡工,为了安全渡运,他特地去市里专业培训基地深造渡船驾驶技术。按照必须“持证上船”的规定,梁锡洪的妻子也同步考取了“渡工证”。可以说,在2002年至梁锡洪退休前这段期间九游会网站登录,清流渡口均属于夫唱妇随的“夫妻渡”。
“我们夫妻两人日夜都守在船上,不敢离开过半步。平时两夫妻轮流着开,早上五点半首航,到晚上9点停航。如果岛上的居民有急病或急事,在安全的情况下,不论多晚我们也要开船搭他们过河九游会网站登录。辛苦是辛苦,只要大家安全出门、安全返家,我们辛苦一点也无所谓。”梁锡洪说九游会网站登录。
“送渡尾”,意即来到码头渡船刚巧开走,比喻正想办某一件事,却刚巧失掉了机会。“迟来先上岸”,早期横水渡船体狭窄,早登船的客人坐在船尾九游会网站登录,后(迟)登船的客人坐在船头,船靠岸时船头先泊码头,后(迟)登船的客人先上岸,比喻比别人迟付出,却比别人早得益,有时亦含占便宜的意思。
越说越有兴致的梁锡洪指着渡口旁边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说:“当年可能是有雀鸟叼着一粒种子掉到这里九游会网站登录,在石头缝里长起一棵小树苗,当年小树苗也只有十几公分这么高。”他用手里的一截树枝示范给我们看。当年的小树苗,如今成长为直径约40公分的大树,成为村民候船的遮阳乘凉处九游会网站登录。
清流轮渡,在城市的发展中,也逐渐演变为河道流动的风景九游会网站登录。“最近几年的周末均有不少城里人来到我们这里坐轮渡,体验横渡江河的乐趣。”清流村村干部陈伟文告诉记者,不再当渡工的梁锡洪如今成为渡船的忠实乘客,每天一早便从家中骑着自行车搭渡船到对岸饮茶,和老街坊、老朋友喝几杯再回家。
陈伟文表示九游会网站登录,虽然得益于大九律大桥和观龙大桥的建成九游会网站登录,如今岛上已通公交,但对于岛上清流村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在内的1600多村民来说九游会网站登录,无论是外出工作还是购置生活用品,通过渡船到对岸的清流村大片区还是最快捷方便的选择。
“买菜、买生活用品都要搭渡过来;还有些人在石楼这边工作,每天也要坐渡船往返,清流渡口是岛上居民名副其实的生活必经之路九游会网站登录九游会网站登录,渡船的日均人流量有近800人次。”陈伟文说。
“现在虽然有观龙大桥通往桥南草河村九游会网站登录,但我们都习惯了回村里或去石楼镇上喝早茶。如果走陆路,开车都要近一小时九游会网站登录,走路或骑单车都不太可能。我们清流村民都希望日后可以在渡口这里能建一道便桥,这样我们生活就更便捷了。”梁锡洪感慨地说九游会网站登录九游会网站登录。
日益减少的渡口,也许终将有一日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成为番禺人永久的回忆。不妨找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去坐一趟渡船九游会网站登录,吹吹江风九游会网站登录,享受一下忙碌生活中的片刻悠闲,感受传统岭南水乡风情……
Copyright © 2002-2017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