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九游会网站登录 >
九游会网站登录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屈指一算我们脱下戎装已整整四十多年了。在这荷花送香,阳光明媚美好的盛夏季节里。我县原五十四师战友受四川战友肖光林、周宗绿、刘顶国、黎昌云的邀请:参加原中国人民特种工程兵建筑第五十四师重庆战友聚会,塈参观“816”工程洞体纪念活动。
这次聚会和参观活动是以101团4营16连为主体,和原“816”工程的参与者、亲临“816”洞体现场,目睹当年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有非常多的感慨和悲伤,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连呼吸都觉得紧凑。一桩桩一幕幕往事又呈现在眼前,那一瞬间闪过了无数画面,使我们勾忆起当年的艰辛岁月,这里流淌着我们的辛酸,撒播着我们的足迹,记载着我们的业绩,雕刻着我五十四师的丰碑。
想当年感慨万千,白涛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因“816”从地图上抹去几十年,今天又因“816”而名扬世界,当年我师六万将士秘密移防来到这里,常年风餐露宿,开山修路搭桥,建造营房,承担起最艰险的洞体开挖和工程被覆任务。后勤供给压力大,对于当时的工作环境有人用打油诗描写:“钢针镐头不离手,砂眼灰鼻满嘴泥。大米白面很少见,天天啃着棒子面。 天当房子地当床,蚊子臭虫闹营房”。 一人一床被子,没有褥子,地下铺的是稻草。一个排三十多人,分发三件大衣,每班只能配发一件,还只能是晚上站岗轮流穿。
由于备战和保密需要,“816”工程选址在非常隐秘的崇山峻岭白涛镇的金子山体内。洞体顶部覆盖层厚达200米,核心部位厂房覆盖层厚度均在150米以上,可以承受100万吨TNT当量氢弹空中爆炸冲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破坏。现远眺“816”工程,除山头上那根笔直的150米高排风烟囱外,看不出任何工程痕迹。现在这支部队已成历史,六万将士遍及全国,如今,五十四师的官兵大部分已进入鲐背和耄耋之年 ,有的已作古, 当年最年轻的战士也已到了花甲之年。应该让人们知道:他们为祖国的国防工程建设吃苦、流血、流汗、奉献青春。以每月每人六元钱的津贴,钻山洞、住工棚、吃的窝窝头、喝的玉米糊糊、穿着老兵从罗布泊核试验基地退役的破旧补丁工作服,头带用柳树条编织的安全帽,面代简易防尘口罩,干着常人难以承受的高强度体力活,在地下坑道几十公分水中,坚韧着施工粉尘对身体危害的侵入,冒着随时塌方的生命危险,常年硬是用原始简陋的工具(铁锹、铁镐、炸药、雷管、风钻)和传统施工方法,(打眼、放炮、出碴、铺道),传送带和搅拌机是当时最先进和唯一的机械化工具。那种艰辛和困苦真是让人心酸,但大家的心还是紧紧地拧在一起,在那个艰苦的岁月和国家及其困难落后的年代,六万多热血男儿以惊人的毅力挖掘空了白涛的金子山。
“816”洞体工程的特点是:洞体口小、脖子长、肚子大,洞高、跨大、底不平;洞体既有水平坑道,也有斜坑道和竖井坑道,管沟支洞纵横交错,结构异常复杂;洞体的主体工程洞室高达79.6米(比30层楼房还要高),跨度32米,纵长80米,主体工程分四层开挖,需贯通14条导洞,19个洞口,以便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同时掘进;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多达130多条,总长度达20余公里,开挖石方量达140余万立方米。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洞中有河,楼层功能分布明显、合理、隔离性強、优如迷宫的布局显示出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洞内温度常年保特在25度左右,它的建筑设计,和工程建设水平最高。
参观过“816”洞体的参观者都知道,“816”的心脏反应堆大厅,有两根一百多吨的大梁,是用来吊装设备的,人们奇怪的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个狭小空间是怎么安装上去的,一直是个谜。当年在“816”工程建筑服役16年,这次聚会的湖南长沙籍原安装连战友陈富华道出谜底,他就是搞安装的技术兵,就是他和他们连的战友亲自设计和安装的,放到现在就是顶尖的工程师了。惊讶了讲解员和参观者。
地下洞体施工最危险的要数排险作业,坑道里阴暗潮湿,终日不见阳光,烟、雾、毒气、粉尘对人体的侵入拼接,再加上当时设备落后,经常塌方,一不小心就会付出生命代价。死了没埋、埋了没死的事故经常发生。
在距离“816”三公里处,一个叫“一碗水”荒凉的烈士陵园里,这里长眠着76位战友,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超过21岁。在“816”工程中所牺牲的官兵远远不至烈士陵园中所掩埋的76位,还有一些在工程早期牺牲和远在涪陵师医院抢救无效牺牲的,因交通不便大都就地就近掩埋,由于时过境迁,有些已经无法找到,2016年10月还有原师特务连一位老兵反映他曾亲手往涪陵李渡镇山沟里埋葬过师医院牺牲的一个战友就没有进入烈士陵园。至于在工程施工中因吸入粉尘过多而得矽肺病,因长期在坑道内超强度作业、患腰腿疼等病的那就更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因为当时战备形势严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争分夺秒建三线、彻底埋葬帝修反”是当时的战斗口号,官兵们一心想的只是“和帝修反抢时间,争速度”“多出一斗渣,保国又保家”,对于个人的得失确实是顾不上去考虑的。
因为是绝密工程的特殊性,战友牺牲时不能及时告知家属,只能草草埋掉,坟头立个碑刻上名字和部队番号,烈士的后事就算办完了。据不完全统计,“一碗水”烈士陵园里,有名字无坟墓无墓碑的烈士14位,有坟墓有墓碑没有名字的烈士10位,导致几十年后亲属无法知晓亲人到底在哪的事经常发生。
孟洁;(有坟墓有墓碑没有记载)是河南永城县人,68年入伍,当兵后一直与家人失联,家人们也多年查找无音讯,前些年中央台在播放国防教育纪录片时,电视荧屏上的画面突然闪现一块墓碑,墓碑中间清晰写着六个大字:孟洁烈士之墓。一位正在收看电视的年轻人,看到这一幕,突然站立起来,高声喊道:“三叔的墓碑!”这一偶然发现,让孟家人苦苦寻找几十年的三叔,终于揭开了他到底身在何方的谜团。
何秀金:(无坟墓无墓碑)16连2排,湖北人,69年入伍,74年在一次焊接排险作业中,因钢架倒塌,情急之下,他一把推开身边的帮手,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自己却倒在钢架下面,年轻的生命就定格在那一刻。何秀金战友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生死之交的战友情!他的遗体安放在一块木板上,白布遮盖了他的头部和身躯,露出僵硬的双脚。指导员哽咽道:“何秀金同志的牺牲,虽然没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豪迈,但有着罗盛教舍身救人的壮举”!还有在工程尾期,1营3连当时洞内墙体倒塌,造成一死三伤,和我同在新二连的北京籍战友双腿砸断,造成终身残废,付班长当场牺牲,我县战友王五保亲自从坑道背出处理后事。谁人能相信这样的事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发生在我们的部队、就是我们的战友。真正格守着“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老小”的保密条例誓言。
就是这样一支英雄而又神秘的部队,由于它高度保密的特殊性、番号七次变更、部队续存期间、没有留下一份音像资料和文字载体存世。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共和国几十年的和平环境,才有了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您这支“干惊天动地之事,做隐姓埋名之人”,伟大而又神秘的五十四师。
艰苦岁月成为终身财富,2002年4月8日经、国防科工委批准“816”工程军工洞体解密。2010年4月对外开放,现作为爱国主义旅游教育基地。五十四师在“816”工程中流血牺牲换来的不仅仅是这个物质遗产军工洞体,更重要的是显示出忠于祖国、忠于党,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知难而进,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革命加拼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体现传承和发扬,更是我们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的传家宝,也是我们五十四师战无不胜精神支柱。
“816”工程它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1984年停建,虽然没有最终投入使用,那是由于我国的全民备战有效地阻止了侵略战争的发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有备无患的工程存在,才换来我国几十年来和平稳定的国家发展环境,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816”工程在保家卫国中的强大自卫能力和震撼力是绝对不能低估的。其艰苦卓绝的建设体现了“两弹一星”和“大三线”建设精神的威力。它始为强国御敌而建,后为发展和平而停,是一种民族精神,一段共和国记忆和一代军人的青春奉献。随着时间的推移“816”工程在国人心中的形象由“神奇”“神秘”而升华为“神圣”!历史文化价值更加突显出来 。
“816”工程背后的真相令人动容,在国家建设最需要之际,六万多人能够亳不扰豫地参与绝密地下工程任务,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
以一颗颗赤子之心,为祖国国防建设,常年作业于地下核工程,这里确确实实是保家卫国的隐秘战场,他们至今都是“无名”英雄,即使同梯为国奋斗也无法像其他兄弟部队战友一样将自己的身份对外展现!
现在 五十多年过去了,随着时光的流逝,她担负过的许多重要工程任务陆续解密,我们终于可以告诉世人:
特种工程兵、是中国人民建军史上的一座巍巍丰碑。随着军队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的深入,1982年决定,将五十四师高层干部和营房移交公安部,改组为西安武装警察技术学院(现为西安武警工程大学)。五十四师建制也随之撤销,五十四师虽然在中国人民的序列中,只存在短短的二十一年间,但她为我国的“两弹一星”基地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她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历史史册。在我们心中五十四师永存,她是我们的部队、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骄傲!
作者简介:正直王六:本名:王志敏,原中国人民工程兵建筑五十四师101团1营2连战士。
Copyright © 2002-2017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