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九游会平台 >
九游会平台沈阳“金昌镐寓所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兴街31号(南五马路与中兴街交汇处东北角),始建于1936年,现房为东北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所用。2004年被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10月27日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建筑由日本人设计、朝鲜籍侨民金昌镐投资,为当时沈阳惟一处由朝鲜人投资兴建的住宅。该建筑坐北朝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两亩左右,建筑规模三层,建筑面积709平方米。楼顶西半部为绿色琉璃瓦顶,东半部为平顶,门前建有雨搭,由两根方形水泥柱支撑,顶部铺设绿色琉璃瓦。该楼花岗岩墙裙、米黄色瓷砖罩面。这座建筑有着中华传统的绿色琉璃瓦顶,门厅设计由具有明显的西洋风格,在沈阳也是独具特色。
这座漂亮的三层楼房,还有一个大院套,院套的南面还有一个漂亮的中式门斗,十分气派。要是搁在天津的第五大道,或是上海的淮海路上,这种建筑,恐怕比比皆是。因为天津有许多前清的遗老遗少,而上海则是大小资本家云集的地方。但是,在咱们沈阳,像这种楼房,真是十分少见。咱们先说说它的外观。咋一看,它有点像是宫殿;整体上看又像是一座封闭式城堡。它到底属于一个什么风格?你说他是洋楼吧,可它却有着中华传统的绿色琉璃瓦顶;要说它是中式建筑,它的门厅设计具有明显的西洋风格。而且,浅黄色的瓷砖罩面,在沈阳也是独具特色。
在沈阳从来没有发现有跟它一模一样或是类似的建筑。时至今日,对于它的来历以及前世今生,人们十分好奇,前几年楼前挂出了一块“金昌镐寓所旧址”的牌子,大家这才知道,这座楼房的主人曾经是金昌镐。可是,我们沈阳人长期以来,一直都叫它“高岗楼”。一提起原东北局一把手高岗的小楼。许多人都能想到这是一座位于辽宁省委大院东侧的别墅式建筑。它无声无息见证了解放前后几十年历史变迁。如今的小楼依然是原来的面貌,说起高岗小楼,其实就是金昌镐寓所旧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解放战争辽沈战役期间担任东北保安司令的杜聿明曾在此住过。沈阳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这座小楼,1950年至1954年,由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国家副主席高岗居住。后来1955年1月辽宁省副省长黄达也曾在此居住。六十年代“文革”前,《员》杂志社曾在这里办公;七十年代“文革”后期,归辽宁省测绘局使用。从1988年起,东北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一直使用该楼至今。
说起金昌镐,今天的沈阳人,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到底是谁。可是,在伪满州国时期,他却是奉天城里家喻户晓的人物。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开始逐步入侵我国东北,并吞并韩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全境,朝鲜人沦为亡国奴,流离失所。许多朝鲜人,无奈之下来到奉天落脚谋生,其中就有金昌镐一家。金昌镐大约出生于1903年前后,朝鲜黄海道人。他是来奉天定居比较早的朝鲜人之一,最初,他家住在西塔地区,靠开冷面店谋生。
在1921年前后,在奉天城里,有两家比较大的日本房地产开发商。一个叫大仓组,主要负责盖房子;还有一个叫东亚劝业株式会社,负责帮助日本殖民者征用、倒卖土地。他们以购买、租赁、合办、典契、抵押等形式,大肆掠夺沈阳商业、工业、铁路、农业、林业的土地。金昌镐因为说得一口流利的朝鲜语、日本语、中国语,被东亚劝业公司招募进去。他的第一桶金,就是在东亚劝业公司获得的。他干得第一份工作,就是给公司办理买卖土地的各类手续。老百姓都叫他“金高丽”,也有人叫他“二鬼子”,还形象地管他干得这个活儿,叫“跑地票的”。金昌镐帮助日本人办事,跑来跑去,就发了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据了东北,当时金昌镐在南湖接近浑河一带开了一个沙场,以挖沙石卖给日本人搞建材为业,同时还倒卖名种建筑材料,在五里河,沙岗子一带还拥有150余亩水稻良田。,又在沙岗子经营10间烟草干燥室,因此挣了很多钱,很快富起来,逐步发展成为当时沈阳的富商,因此,获得第二桶金。再后来,自已又成立了一个建筑公司,叫大同土木株式会社,承包名种建筑工程,购买了大量土地,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名声进一步扩大。算是大包工头儿吧,因此赚了第三桶金。
金高丽借着日本殖民者的光,十几年下来,发了大财,1936年,他在满铁奉天附属地的备用地,买下该旧址的地皮,请日本人来设计,盖了这座楼房。金昌镐中等身材,文化程度不高,但善于与人交往,他在中国与各方面交往都很广,据说,每天都穿戴十分整齐,西装革履,从这座寓所出发,他的皮鞋后跟,还镶有一圈白金。金昌镐腰缠万贯,为了显示自已对同族的帮助,他兴办朝鲜民族教育,资助学校学生,在1937年,他出资捐建了西塔寻常高等小学校的礼堂,西塔寻常高等小学校就是西塔朝鲜族小学校的前身,现在是沈阳市朝鲜族第6中学,原来的礼堂已拆毁。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金昌镐一看形势不妙,自知对自己不利,谎忙带上金银细软,留下空楼一座,脚底板儿摸油——溜了。据说是携家带口地跑到了韩国,从此以后,便人间蒸发,杳无音信。1946年,统治沈阳时期,东北保安司令官杜聿明曾经在此居住。1948年11月2日,我人民一举解放东北最大城市沈阳。据相关史料记载,在此之前,中央东北局,就从哈尔滨迁至沈阳郊区,靠前指挥,在辽沈战役的硝烟炮火中开始办公。沈阳解放第三天,即1948年11月4日,中央东北局机关,从沈阳郊区开始陆陆续续地进城。机关一部分职能部门,就曾经在金昌镐的这座公馆里面办公。因为,高岗当时任东北局主要领导,之后又担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国家副主席等职务。因此,在1950年至1954年期间顺理成章地住在这座寓所里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老百姓就把这座小楼,称之为“高岗楼”。但是,叫归叫,这里绝对不是高岗个人的私家府邸。沈阳解放后,它的正确称呼应该是叫中央东北局机关所在地。当时随中央东北局机关一起进入沈阳,入住这座小楼的不仅有高岗,还有陈云、李富春、伍修权、陶铸等一大批我党领导同志,还有其他工作人员也住在这里,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下一张照片是我党东北局早期领导人在开会,左起依次是肖劲光、刘亚楼、罗荣桓、、高岗、陈云、洛莆、吕正操等。
我现在再来介绍一下高岗; 高岗(1905-1954),男,陕西省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人;原名高崇德,字硕卿;贫苦农民家庭出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2月在七届四中全会上因同饶漱石进行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受到揭发和批判,1954年8月17日在自杀身亡;1955年3月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沈阳解放后,金昌镐寓所旧址它的正确称呼应该是——中央东北局机关所在地。这是一处革命遗址。因为它不仅见证了日伪时期,沈阳人民屈辱的苦难历史,也见证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成功,它是重要的东北革命历史遗迹,理应更好地保护、利用、开放和开发。
Copyright © 2002-2017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